腰痛是肾虚吗?中医辩证,腰痛分3种,对症治,气血通畅筋骨柔

阅读 552
头像

唐学成 | 主治医师

标邦云互联网医院 中医内科

除了肾虚会引起腰痛之外,它的主要病机就在于筋脉淤阻不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腰痛有哪几种类型。

除了肾虚会引起腰痛之外,它的主要病机就在于筋脉淤阻不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腰部没有得到充足的养分供给,才出现了腰痛的现象。

那么问题又来了,引起筋脉淤堵的原因有哪些呢?



接下来我们就从造成淤堵的寒、湿、瘀几方面入手,一起来认识认识腰痛有哪几种类型:

第一种情况的腰痛:

有没有在遇到冷空气的时候疼痛会加重,感觉腰部很沉重,就算是躺下来歇歇照样还是不会缓解,特别是阴雨天的时候症状更明显,伸出舌头一看舌质比较淡、舌苔白腻……这就多见于寒湿引起的腰痛了,寒湿郁阻脉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需要在散寒行湿的基础上,再进行温经通络,缓解腰痛,参考秦艽、羌活等药祛风除湿。

第二种情况的腰痛:

在腰痛的时候腰部还伴有热感,特别是夏天或者是腰部受热后疼痛加重,遇冷还能起到缓解作用,这类患者经常感到口渴、小便黄、伸出舌头一看舌质红、苔黄腻的症状……这多见于湿热腰痛了,需要清热利湿、舒经通络、止痛。参考牛膝、地龙等药舒经活络。

第三种情况的腰痛:特征比较典型,痛起来的时候就跟针刺一样,位置也比较固定,一到了晚上疼痛就会加重,严重的时候翻身都困难,舌头伸出来一看舌质紫暗、有瘀点或者瘀斑……这就多见于瘀血腰痛了,我们就得先活血化瘀,才能起到通络止痛的作用,我们可以参考一个身痛逐瘀汤,它对于瘀血腰痛作用显著。

相关产品推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 查看更多

文章 人身诸病,始于脾虚!讲一味白术,送给脾胃虚弱的你

中医讲,脾主健运,脾虚则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留体内,久之形成痰浊,并且脾又为生痰之源,

所以这些喝水都能胖的朋友即使吃得少,也容易长胖,也是我们常说的“虚胖”,

而且还特别容易乏力、没有精神、老是腹泻的情况。

再来看看吃多不会胖的朋友们,这类人往往是因胃火旺盛,刚吃下去的食物大多数还没来得及被身体吸收,就被胃火烧完了,

所以这类人不仅吃得多,容易饿,还易生病。

而造成这些的原因可都是因为脾胃气虚,运化无力所导致的,那应该怎么办呢?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味可健脾养胃的中药——白术:

白术是一味可补虚的中药,味苦性温,可入脾、胃二经,和中益气,健脾养胃,对于脾虚诸症有不错的效果。

有很多调理脾胃的中成药比如四君子汤、归脾丸、附子理中丸等,里面可都有白术的,这也说明了无白术,补脾胃。


白术除了有补脾胃,还有燥湿利水,它可以帮助脾运转起来,将停留体内的水湿通过小便的形式排出体外。

可以改善下肢水肿,小便不利等现象。对于脾胃讲究“三分治,七分养”, 脾胃不好的人群还要从日常生活入手改善体质,比如饮食规律,平常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等等。

唐学成 | 中医内科 | 主治医师
Slide-1
552阅读

文章 反酸、胃痛怎么办?分享一剂金铃子散,两味药清肝火,行气止痛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的疏通、舒畅、条达可以保持全身气机正常运行,从而调控人们的情志活动。

若肝气郁滞、气机不畅,久而久之则会导致气郁化热,热而化火,气血郁阻,肝热内生。从而表现为心烦易怒、两胁肋胀痛、反酸嗳气、口干口苦等。

这该怎么办呢?

老中医常常会借用一个经典方子来开药调理,那就是出自宋代《太平圣惠方》的金铃子散:

1、川楝子。

我们先来看看方中第一味中药川楝子,它是植物川楝的干燥果实,又叫金铃子之称,是一味泻肝火理气的中药。味苦性寒,它寒凉的性格不仅可以泄肝热,还能去除小肠、膀胱之热,引心包相火下行。

2、延胡索。

再来看看第二味中药延胡索,又叫元胡。说起它,我想没人不认识,它可是一味擅长止痛的中药。味辛,可入肝经,有辛散、活血行气、止痛的作用,它可以入血分起到活血,使气血通畅,从而疼痛自然而然就缓解了。

以上两味中药,川楝子泻肝热,延胡索活血行气,共用则疏肝理气、活血、清肝火。因肝郁化火所引起的急性胃炎、肝炎、胆囊炎等情况可以借鉴借鉴这个金铃子散方。

唐学成 | 中医内科 | 主治医师
Slide-1
552阅读

文章 一吃凉,肚子就难受?送你一味药,温三脏之寒,散寒止痛

饮食寒凉之后,寒邪停留在胃中,导致胃主受纳腐熟水谷精微物质功能失常,

就会表现出腹胀、怕冷、呕吐、泄泻的症状。而寒性凝滞,

人体的气血运行受寒邪影响就会运行不畅,出现瘀滞,“不通则痛”,腹痛的表现也就出来了。

这时候我们要怎么办呢?

今天就跟大家推荐一味小茴香,不仅能健脾和胃,散脾胃之寒,还能做到上暖肝、下温肾之效。

1、上能暖肝:肝主疏泄、主藏血,寒邪入体后气血运行凝滞不通,影响肝功能发挥,肝脏受寒少腹冷痛,尤其女性还会因为气滞血瘀出现痛经现象,而小茴香可以入肝经,散寒止痛,常与行气止痛药一起配伍使用。

2、中能和胃:针对的就是虚寒气滞之证,主要就是在健脾和胃的基础上达到散寒止痛的目的,小茴香辛温入脾、胃经,有芳香开胃、温中理气、散寒止痛的作用,凡是阳气亏虚寒胃,脾胃亏虚导致寒湿停滞,水饮停胃导致的恶心反胃、呕吐反酸、消化不良等症状都可以适用。

3、下能温肾:肾主一身阴阳,寒邪属阴,阴气过盛制约阳气,阳气不足就会出现畏寒,腰膝酸软、四肢发凉、性欲降低,尿频的现象,小茴香入肾经,暖肾散寒,补肾壮阳,可调节虚实之寒,补肾之阳气之效。此外还可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

由于茴香温热阳性的特点,平时体质偏热、爱出汗、怕热的人不宜服用。

唐学成 | 中医内科 | 主治医师
Slide-1
552阅读

文章 口气重,口干口苦?两味药,清胃火,去湿热,清新口气

中医讲,胃喜润恶燥,就是说胃喜欢湿润。如果我们的胃里有热了,开始烧火,胃里的食物就会发酵腐烂,味道变得难闻,然后顺着食道往上走,我们就会口臭。

胃里有火,还会灼烧津液,就像做饭烧水,把锅里的水烧干了,所以我们会口干。在五行中,苦味属于火,所以我们身上有火的时候,就会口苦。

胃肠湿热也会导致口苦。湿热邪气和热邪不同,不能只单靠清热就解决。

因为中医讲“湿邪粘滞”,湿邪最喜欢和别的邪气搅合在一起。


比如热邪,堵在我们的脾胃里,就会阻滞脾胃的气机,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我们这个时候,除了会口臭,口干口苦,还会舌头胖大,舌苔又黄又厚,大便不成形,沾马桶,尤其是在吃了油腻,辛辣的食物后更严重。

如何缓解这些症状?

今天分享两味药,有助于清脾胃湿热。

1、黄连。

黄连是一个清热燥湿药,药性苦寒,可以入胃和大肠经。所以黄连不仅可以清胃火,还能燥湿,湿热两个邪气同时被清除,口干口苦口臭的症状就没了,而且没有东西堵在肠胃里,我们也不会腹胀恶心,便秘,大便不成形了。

2、佩兰。

佩兰药性芳香发散,归脾胃经,可以芳香化湿,行气开胃。古代的人随身携带的香袋里就有佩兰,可以祛除异味,自然也可以清新口气,而且佩兰可以健脾行气。
两味药既可以清热燥湿,又可以健脾行气化湿,还可以取药性的芳香,压制口气,湿热没了,不会耗伤津气,自然也就不会口干口苦口臭了,大家可以拿来泡水喝,虽然黄连有点苦。

唐学成 | 中医内科 | 主治医师
Slide-1
评论(0)
加载中...
分享标题
链接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