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老中医邱健行治疗胆结石经验

唐学成 | 主治医师
标邦云互联网医院 中医内科
全国名老中医邱健行治疗胆结石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邱健行治疗胆结石经验
邱健行教授为首届全国名中医,第二、三、四、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愈五十载,擅治胆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病、功能性胃肠病、肝硬化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岭南地区湿热胆石症患者兼有肝郁气滞情况者居多,邱教授以“疏肝利胆”为治疗方法,自拟胆石方灵活运用于胆石症、胆囊炎等见肝胆湿热证候兼肝郁者,效果显著。
1病因病机及治法
胆石症以肝胆湿热、肝郁气滞、淤血内阻、肝阴不足、热毒内蕴为主要证型。病理因素不外湿、热、淤血淤积胆道,导致其气机不畅,湿久郁而化热而生胆石。邱教授指出,各种病理因素相互影响,胆石症以肝胆湿热兼肝郁气滞者居多,此时应随症加减,灵活运用。笔者有幸跟师于侧,受益良多,现将其运用胆石方治疗胆结石经验举隅如下。
2.2方剂组成
针对胆石症,证型为肝胆湿热证兼肝郁者,邱教授善用胆石方加减。方药组成如下:柴胡12g,郁金18g,赤芍18g,枳实12g,金钱草30g,鸡内金10g,虎杖30g,火麻仁30g,肉苁蓉20g,甘草6g等组成,功能疏肝利胆排石。
方药以柴胡、枳实、郁金为君药,可疏肝解郁、理气利胆,是邱教授治疗胆石者症属肝胆湿热证兼肝郁者常用的经验用药;鸡内金、金钱草、肉苁蓉、火麻仁为臣药,前两者可利胆溶石,与君药搭配,可加强排石,后两者可润肠通便,加强通腑排石功效;虎杖、赤芍为佐药,可针对性地治疗肝胆湿热之胆石症,达到清热凉血化湿的治疗目的;甘草可缓急止胆石症之痛。本方对肝胆湿热之胆石症临床效果佳。
3 病案举隅
患者,女,58岁,于2018年10月9日初诊。以“右上腹痛三年余,加重1周”为主诉。患者平素性情郁闷,嗜食肥甘厚腻,3年前饱餐后出现右上腹疼痛,无发热,无腹泻,无恶心呕吐,查体: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Murphy征(+),当地医院查CT示: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炎伴胆囊多发结石,行ERCP术,术中诊断:胆囊炎伴胆囊多发结石。术后未诉腹痛不适。1周前进食油腻后右上腹痛再发,恶心欲吐,无发热,无腹泻,今日来我院就诊,症见:右上腹胀痛,恶心欲吐,口干口苦,纳眠差,小便黄,大便难排,平素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查体: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Murphy征弱阳性,查彩超示:脂肪肝,胆囊多发结石,最大约4mm×5mm。
中医诊断:胁痛,症属肝胆湿热、肝郁气滞
治法:清热祛湿,疏肝理气,排石助运。
方剂:柴胡12g,郁金18g,赤芍18g,枳实12g,金钱草30g,鸡内金10g,虎杖30g,火麻仁30g,肉苁蓉20g,甘草6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10月24日,患者诉腹痛减轻,饱餐后仍有少许疼痛,胃口欠佳,口干加重,大便通畅,舌红,苔黄,脉弦,上方去虎杖,加山楂、神曲、沙参各20g,14剂,服法同前。
三诊:1月后患者诉无明显腹痛,胃口佳,小便清长,大便稀烂,舌质淡,苔薄黄,脉弦。复查彩超提示脂肪肝,胆囊结石明显减少。处理:前方去山楂、神曲、肉苁蓉,加四君子汤14剂以扶正治疗。
随访:1、3月后患者均无腹痛不适,其余症状良好,半年后复查彩超提示仍存在脂肪肝,但未发现胆囊结石,患者病情控制良好,嘱其注意清淡饮食,适当增强锻炼,不适随诊。
按:患者为中年女性,多年不良饮食习惯造成体内湿热内蕴,胆腑不通,热结成石,加之患者平素性情抑郁,肝失调达,肝郁日久,郁而化热,再加上舌脉相,可辨证为湿热内蕴。肝郁气滞,肝木乘脾土,脾失健运,故水湿停聚,上阻中焦可见纳呆,下焦则腹泻或便秘,由于患者肝郁日久化热,胆石瘀滞,故见右上腹疼痛、口干口苦、小便黄、便秘,热邪扰动心神,故夜寐难。
邱教授认为,从病因病机出发,首诊时患者以肝郁湿热邪实为主,急则治其标,故治疗原则以驱邪为主,治以疏肝利胆,清湿热,排石利胆,予胆石方加减治疗。方中柴胡、枳实、郁金利胆理气、疏肝解郁,为君药,是邱教授多年临证的经验用药;金钱草可利胆溶石、鸡内金化坚消石又不伤正,为臣药,两者合用可加强排石;赤芍、虎杖可清热凉血化湿;火麻仁、肉苁蓉可润肠通便,使邪有出路。二诊大便已通,大部分邪热已消,损耗阴液,口干加重,故加沙参益气健脾生津,加神曲、山楂消食和胃,去虎杖防苦寒太过。三诊时处于邪正交争之时,正偏虚,可见小便清长以及大便烂等正气伤等症状,故应当扶正祛邪,加四君子汤温中健脾而不过于温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