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李济仁治疗蛋白尿经验

唐学成 | 主治医师
标邦云互联网医院 中医内科
国医大师李济仁治疗蛋白尿经验
李老从脾肾辨治蛋白尿,同时燮理气血,顾护他脏。
拟定“蛋白转阴方”,药用十三味:黄芪50g,潞党参20g,炒白术15g,茯苓15g,川断15g,金樱子15g,诃子肉15g,乌梅炭15g,川萆薢15g,石韦20g,白茅根20g,墨旱莲15g,车前草15g。
方中重用黄芪、党参、白术健脾益气为主药治其本;辅以川断、金樱子、诃子肉、乌梅炭补肾壮腰、收敛固涩,以防蛋白的大量流失;川萆薢、车前草、茯苓、石韦利湿清热,分清泌浊;白茅根、墨旱莲凉血止血治其标。综合全方共奏健脾补肾,收敛固涩之功。
例1:患者某,女,26岁,农民。初诊:2000年1月21日。
主诉:全身浮肿1月余。诉病起于妊娠37周时,周身高度浮肿,遂至地区医院住院,尿常规检查示:蛋白(++++),红血球(++),白血球少许,颗粒管型(++)。
血压160/90mmHg。经服西药利尿药,泼尼松、卡托普利、潘生丁后浮肿减轻。
2月前足月分娩后血压正常,但全身仍浮肿,尤以双下肢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小便不利,腰膝酸软,纳呆腹胀,大便稀溏。
2000年2月19日在皖医弋矶山医院检查尿常规示:蛋白仍为(++++),红血球(++),颗粒管型(+)。血脂分析示:胆固醇7.23mmol/L,甘油三酯2.4 mmol/L。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西医诊断:肾病综合征。中医诊断:水肿。证属:脾气不足、肾元不固。
治以:健脾补肾,收敛固涩,佐利尿消肿。处方:蛋白转阴方加山茱萸15g,淡附片10g(先煎),猪苓15g。
2000年3月15日复诊:上方辨证治疗20余剂后查尿常规示:蛋白阴性。继续治疗30余剂,诸症全消。复查尿常规、血脂分析,结果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
按:此病起于妊娠时高度浮肿且有大量蛋白尿,虽分娩但诸症未减。
按中医辨证,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因产后体虚,脾肾两亏,气化失司,固涩无权,故见以上诸症。
李老在辨证用药时用蛋白转阴方健脾益肾,收敛固涩,并酌情加重利尿药。此案特点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故获全效。
例2:患者某,女,28岁。初诊:1996年6月17日。主诉:咽喉疼痛伴腰膝酸软10余天。
患者于1992年患急性肾炎,曾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临床症状消失。
近4年来,浮肿反复发作,尿常规检查:蛋白(+-+++),红血球(+-++),时有颗粒管型。
屡经中西药治疗,顽固性蛋白尿不能消除。近因劳累过度,复感外邪,症见咽喉疼痛,咳嗽黄痰,畏风怕冷,颜面浮肿,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小溲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濡。血压150/100mmHg,尿常规检查:蛋白(+++),红细胞(+),脓球(+),上皮细胞少许,颗粒管型少许。
西医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断:水肿。证属:肺肾气虚,湿热蕴结,脾运失健。治以疏风宣肺,清利湿热,健脾补肾。处方:炙麻黄9g,连翘10g,杏仁10g,赤小豆20g,益母草15g,川萆薢15g,石韦20g,白茅根20g,车前草、子(各)15g,泽泻15g。服5剂。
二诊:上药服后,外感诸症悉除,小便清长,浮肿亦消,纳食增进。仍时感腰酸乏力,脉细弦,舌质淡红,苔薄白,血压140/90mmHg,尿常规检查:蛋白(++),上皮细胞少许,余阴性。外邪已除,宜从根本治疗。方用“蛋白转阴方”加益母草15g,蝉蜕8g,菟丝子15g。
三诊:以上方加减,服药120余剂,并常用水母鸭炖冬虫夏草佐餐,尿常规检查:蛋白阴性。至今病未反复。
按:慢性肾炎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治法,所谓法中有法,各有变通。此患者病初兼有风热外邪,故初诊治以疏风宣肺,健脾补肾,以标本兼顾,待外邪除再用蛋白转阴方。此举体现了先生看病,贵在辨证论治。因在急、慢性肾炎的治疗过程中,有用一法取效,有数法合用而获效者。
例3:患者某,男,54岁。初诊:2003年4月20日。主诉:腰酸痛,伴乏力1月余。罹患慢性肾炎5年,尿常规检查:蛋白常年在(++-++++)。虽经中、西药治疗,仍缠绵未愈。是日就诊,自诉平日常感腰部酸痛,倦怠肢软,偶见颜面浮肿,纳谷寡味,极易感冒,大便时稀,口和不渴,面色白光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尿常规检查示:蛋白(++++),红细胞少许,白细胞少许,颗粒管型偶见。西医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断:腰痛。证属:脾肾阳虚,气化失常。治以益气健脾,温阳利水。处方“蛋白转阴方”加山茱萸15g,金狗脊15g,淫羊藿12g,净蝉衣8g。
二诊:药服10剂,浮肿消失,腰酸亦见减轻,仍纳差乏力,尿常规检查:蛋白(+++)。乃脾阳被阻,致运化失常,宜温运中宫,以期三焦气化流畅则佳,上方加白术12g,制附片9g继服。
三诊:叠进益肾、健脾、温阳、利尿之剂,诸症大为改善,自觉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蛋白降为(+)。继用上方调治月余而竟功。
按: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病机,一般认为是脾肾两虚引起。脾胃之生化,是由肾的元阳所鼓舞,元阳以固密而贵,又赖脾胃生化阴精以涵育,故方中用黄芪、白术、狗脊、山茱萸、附片,对证治疗;又用土茯苓、墨旱莲、石韦专消蛋白尿,收效迅速。另嘱由于蛋白大量丢失,人体抵抗力低下,易受外邪侵袭,故应注意避免受凉、遇湿,以减少病情加重或复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