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冠心病验案

唐学成 | 主治医师
标邦云互联网医院 中医内科
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冠心病验案
陈某,男,时年70岁。患者2000年5月在香港旅游时突发胸前区闷痛,即在当地医院就诊,行冠脉造影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前降支、回旋支闭塞”,当时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经治疗病情好转稳定,当地医院建议其行冠脉搭桥术,但患者因经济困难而拒绝。此后仍有反复胸前区闷痛不适,多为劳力时诱发,持续10~15分钟,含服硝酸甘油能缓解。近4天患者又觉胸闷不适,伴咳嗽,气促,动则加甚,双下肢浮肿,于2001年1月28日入院治疗。
入院时症见:神清,疲倦,胸闷,咳嗽,痰白,气促,动则加甚,双下肢轻度浮肿,口干,纳眠欠佳,不能平卧,二便尚调。舌淡暗,苔白微浊,脉细数。
查体:双肺呼吸音粗,闻中量干啰音及少量湿啰音,心率:110次/分,闻早搏7~8次/分,心尖区闻SM3/6杂音,双下肢Ⅰ度浮肿。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陈旧前壁心肌梗死,左前分支传导阻滞,频发房早、室早,心肌劳累”,全胸片示:“慢支肺气肿,主动脉硬化,符合冠心病”,心脏彩B示:“左室前间隔、前壁、下壁、尖段心肌变薄,运动低平,左室射血分数(EF)25%”。
入院诊断:
西医诊断:冠心病,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频发房早、室早),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Ⅳ级。
中医诊断:胸痹(气虚痰瘀)。
入院后中医治以涤痰活血,汤药予温胆汤加丹参、桃仁、川芎等,并予静滴灯盏花针,口服通冠胶囊、固心胶囊,配合西医强心、利尿、扩血管、抗心律失常等治疗,患者双下肢浮肿消退,早搏消失,但仍有胸闷、气促,动则加甚,不能平卧,需24小时持续静滴硝酸甘油。
【辨证论治】
初诊:2001年2月1日
症状及体征:邓老查房时见患者神清,疲倦,少气乏力,胸前区有翳闷压迫感,动则喘促,不能平卧,咳嗽,痰少色白,纳呆,望诊见病人面色无华,唇色淡暗,准头尚亮,舌质淡暗,舌边见齿印及瘀点瘀斑,舌底脉络迂曲紫暗,苔薄白微腻,左脉弦,右脉紧涩。
辨证论治:邓老辨证为气虚痰瘀阻脉,治予益气涤痰活血,汤药仍以温胆汤加减。
处方:竹茹10克,枳壳6克,橘红6克,法夏10 克,党参24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五爪龙30克,炙甘草6克,丹参15克,田七末3克(冲服)。
效果:服3剂后,患者胸闷、气促减轻,精神好转,面有华色,不需再用硝酸甘油持续静滴。
【随诊过程】
二诊:2001年2月8日
症状体征:患者胸闷偶有发作,活动时少许气促,咳嗽、痰白,纳呆,大便干结,舌淡暗,苔微浊,脉滑寸弱。
辨证论治:邓老认为患者气虚之象明显,应加强益气,于上方中白术用30克,五爪龙用50克,加火麻仁30克,另予吉林参6克炖服。
效果:进3剂,病情进一步好转,胸闷偶有发作,无咳嗽、气促,胃纳增,大便调。复查心电图示:“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左前束支传导阻滞”。
于2001年2月12日出院,门诊以原方续进10剂巩固疗效,嘱患者忌肥甘饮食,戒烟酒,以防复发。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
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如需中医调理,可点击文章内的医生咨询,或者添加医助微信:zk13016053969,提供更多信息后给您更针对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