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问题要重视!长期失眠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健康问题

阅读 8018
头像

唐学成 | 主治医师

标邦云互联网医院 中医内科

长期失眠会衍生出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应重视失眠问题并及时治疗

失眠是许多人困扰的问题,失眠有可能是身体某些方面出现问题的表现,同时长期的失眠不但会导致原本身体的问题加重,还可能衍生出一些其他的健康问题。

 

一、神经衰弱:失眠会使体内的精气亏虚,影响脑神经的正常活动和调控能力,容易导致神经衰弱的症状,如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二、免疫力下降:睡眠是人体免疫系统恢复和修复的重要时期。长期失眠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患上感冒、疲劳、消化系统问题等疾病。

 

三、内分泌失调:睡眠不足会影响到体内的激素平衡,特别是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应激激素的分泌,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进而影响到月经、血压、血糖等生理功能的调节。

 

四、情绪焦虑:长期失眠会导致情绪波动,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易怒等情绪问题。这是因为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平衡,使情绪调节功能受到损害。

 

五、肝郁气滞:失眠长期持续,容易导致肝脏功能紊乱,出现肝郁气滞的症状,如脾气暴躁、胸闷、头痛等。

 

六、肾虚:失眠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的虚弱状态。肾主藏精,而睡眠正是恢复精气的重要时刻。长期失眠导致肾虚,会进一步影响到生殖、发育和生长等方面的功能。

 

七、气血不足:睡眠是身体各脏腑器官得以休息、修养的时间。长期失眠会导致气血不足,影响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表现为面色苍白、精神疲倦、心悸等症状。

 

在失眠问题产生后,我们应该重视并及时处理,调整作息规律和良好的睡眠环境,必要时可以采取中医的调理方法,从而改善睡眠质量,促进身体的健康与平衡。

相关产品推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 查看更多

文章 饮食不规律、脾胃失调等都是导致失眠的因素!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中医角度认为失眠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


首先,中医认为失眠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情志不舒畅、忧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以导致心神不宁、思虑过多,进而影响入睡。

中医强调心与脏的关系,当人的心思太多,阳气上升,容易导致心火旺盛,从而影响入眠。


其次,中医认为失眠与脾胃功能紊乱有关。脾主运化,脾胃功能正常,能够消化吸收得当。

但是,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过食辛辣和油腻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会导致脾胃失调,使得营养无法得到充分吸收,引起体内阴阳失调,进而影响睡眠。


第三,中医认为失眠与肝气郁结有关。

肝主疏泄,在情志不畅或长期压力下,肝气容易郁结,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影响睡眠。肝郁可表现为易怒、烦躁、情绪波动大等症状,进一步影响睡眠质量。


第四,中医认为失眠与肾精亏损有关。

肾主藏精,精为生命之本。长期过度劳累、性生活不节制、久病虚损等情况会导致肾精亏损,肾阳不足,引起失眠问题。肾精充足,才能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机能,包括睡眠的调节。


最后,中医还将外界因素和生活习惯作为导致失眠的原因之一。

例如,环境噪音、光线刺激、睡眠时间不规律、晚餐过晚、饮食过量、饮酒、咖啡因摄入过多等都会对睡眠产生影响。


面对失眠问题,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调理措施。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按摩推拿、气功调理等,以调节心境、舒缓情绪、平衡体内阴阳为原则,从根本上改善失眠问题。

唐学成 | 中医内科 | 主治医师
Slide-1
8018阅读

文章 早醒、入睡难、失眠与肝气郁结,很大可能是跟肝脏有关系!

失难以入睡、易醒、睡眠质量差…这些失眠的症状在现代人中普遍存在。

在中医看来,失眠与肝气郁结密切相关。 肝气郁结是指肝脏功能紊乱,出现气机不畅的情况。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在情志不畅或长期压力下,肝气容易郁结,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影响睡眠。


肝气郁结还可以引起其他一系列的身体和情绪问题,如头痛、胸闷、抑郁等。

肝主疏泄功能,若肝气郁结,则会导致肝经气机阻滞,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影响睡眠。

肝藏血,肝气郁结会影响血液的调节和运输,使得血液供应不足,进一步影响睡眠质量。


此外,肝主筋,肝气郁结也可能引起肌肉紧张,导致身体不适。 肝气郁结还可以影响情绪稳定。

在中医理论中,肝气舒畅时能维持情绪的稳定,若肝气郁结则容易导致情绪波动,如易怒、烦躁等,进一步影响入眠。

有时,在肝气郁结的同时还伴随着心火旺盛,即心火与肝气交互作用,使得失眠问题更加严重。


针对失眠与肝气郁结的关系,中医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1.要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可以通过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常做一些舒缓压力、放松身心的活动,如散步、听音乐、阅读等,有助于缓解肝气郁结。


 


2.要调节饮食及生活习惯。饮食上,应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取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有利于调理肝气。


 


3.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调整肝气郁结。


 


4.采用草药和针灸疗法。常用的草药有柴胡、香附子、青皮等,具有疏肝解郁、调整情绪的功效。针灸疗法以调理肝经为主,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肝气运行,达到缓解失眠的效果。

唐学成 | 中医内科 | 主治医师
Slide-1
8018阅读

文章 失眠与饮食习惯息息相关,需重视!

食物与失眠的关系是中医非常重视的,因为中医认为饮食与睡眠密切相关。


 


睡眠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而饮食是影响睡眠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中医的观点,饮食不当会导致气血紊乱,从而引发失眠等各种睡眠问题。


 


这些类型的食物容易导致失眠问题的产生:


 


辛辣刺激性食物是容易导致失眠的罪魁祸首之一。辣椒、花椒、姜、葱、蒜等食物属于辛辣刺激性食物,它们的性质热燥,容易上火。中医认为,过多食用这些食物会使体内阳气上升,导致气血不畅,进而影响入眠。因此,在晚餐或临睡前最好避免食用过多的辛辣刺激性食物。


 


咖啡因和茶碱也是造成失眠的常见元凶。咖啡、茶、可乐等饮料中含有较高的咖啡因和茶碱,它们具有兴奋神经系统的作用。若在临睡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或茶碱,会导致兴奋神经系统持续亢奋,难以入眠。因此,晚上最好不要饮用含咖啡因或茶碱的饮料,以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


 


酒精也是容易引发失眠的食物之一。酒精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和催眠作用,但这种作用往往只是短暂的。长期大量饮酒或在临睡前饮酒,虽然可能会产生瞌睡感,但它会干扰睡眠的正常周期,导致易醒、浅睡或多梦等睡眠问题。所以,要保证良好的睡眠,最好不要滥饮酒精。


 


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也会对睡眠产生负面影响。油炸食物、肥肉、奶油、动物内脏等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容易使人体内的胆汁分泌增多,加重消化负担,进而影响睡眠。因此,晚餐尽量避免过多摄入这类食物,以免产生消化不良的问题。


 


过食甜食也是导致失眠的原因之一。食用过多的糖分会迅速提高血糖水平,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当血糖水平迅速下降时,会引起身体的不适感,如烦躁不安、头晕等,从而影响入眠。因此,在晚间应避免过多摄入糖分较高的甜食,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唐学成 | 中医内科 | 主治医师
Slide-1
8018阅读

文章 中医认为,甜食容易导致失眠可能与这几点有关

吃甜食使人愉悦,但同时也容易导致失眠,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甜食容易导致失眠问题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中医认为失眠与脾胃功能紊乱有关。脾胃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非常重要。甜食通常含有较高的糖分,摄入过多的糖分会给脾胃带来负担,干扰脾胃的正常消化功能。当脾胃功能受到影响时,容易导致气血不足或湿热内蕴,进而影响睡眠。因此,长期过食甜食可能会对脾胃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失眠。


 


其次,中医认为失眠与情绪波动有关。过食甜食会迅速提高血糖水平,使身体暂时获得一种愉悦感,但当血糖水平急剧下降时,会引起情绪的不稳定,如焦虑、烦躁等。这种情绪波动可能会干扰睡眠的正常进程,导致难以入眠或易醒多梦。中医认为,情绪的不稳定会影响心神的安宁,从而导致失眠。


 


此外,中医还将失眠归因于阴阳失调。甜食具有热性质,容易使体内阳气偏盛,而阳气过盛则可能导致阴虚。阴虚火旺的体质容易出现失眠问题。过食甜食会使阴寒之气被阳热之气所侵蚀,进而导致阴虚火旺,这是一种影响睡眠的身体状况。


 


另外,中医还强调肝气郁结与失眠的关系。过食甜食会诱发肝经郁结的情况,如肝郁气滞。中医认为,肝主筋络、调畅情志,肝郁气滞会导致情绪不畅,进而干扰睡眠。


 


此外,肝经还与睡眠的规律性有关,肝气不调也容易导致失眠。 为了保持良好的睡眠,建议适量摄入甜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情绪调节以及规律的作息时间也是预防失眠的重要措施。如果失眠问题严重且持续,建议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唐学成 | 中医内科 | 主治医师
Slide-1
评论(0)
加载中...
分享标题
链接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