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共病

阅读 66
头像

刘庆超 | 主治医师

中医科

随着老龄化逐步深入,老年共病问题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全球65岁以上人群中,共病患病率在40%~56%。国内初步统计老年共病发生率约占77%。为此,关爱老年群体,关注老年健康,老年共病问题值得人们重视。

      老年共病是指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是指病程至少持续1年以上,需接受持续治疗或影响日常生活功能的疾病。这种慢性病不仅仅指老年人常见疾病(如焦虑、抑郁、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还包括老年人特有的老年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白内障等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增加的慢性疾病)及老年综合征(如跌倒、衰弱、睡眠障碍、营养不良、尿失禁、谵妄、睡眠障碍以及药物成瘾等)。

      患老年共病的老年人会表现出全身组织和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化和功能减退。老年共病的影响主要包括:

(1)影响生活质量。由于老年共病患者身体功能下降,造成其生活质量相对偏低。增加老年患者住院率和死亡风险。

(2)影响医疗决策。通常老年患者会去多个专科就诊,医务人员则按各自疾病的指南制定临床决策,造成多重用药,药物与药物之间、药物与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佳及不良反应出现等问题。

(3)医疗资源使用的增加,常出现多科室就诊、反复就诊、多重用药等情况。

      老年共病的管理及处理原则:老年医学的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改善老年人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强调整体性和个体化。老年共病的处理不是简单的疾病诊治叠加,而是根据老年患者个体的多方面的具体情况来综合考虑。

(1)考虑患者的意愿。共病的老年患者往往同时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哪些问题需要优先处理;不同治疗方案之间有矛盾或不同治疗方案会导致不同的结局,这些情况下,尊重患者意愿是非常必要的。

(2)老年专科进行综合评估。评估不只是对躯体疾病的评估,还包括对治疗、老年综合征、情绪和认知状态、活动功能、社会支持的评估。

(3)实施个体化治疗。如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前提是不能影响有效的血流灌注;糖尿病患者应按照老年人的健康状态、共病情况及预期寿命来制定合理的降糖目标。

(4)学会做“减法”。共病老年人的多重用药很常见,每一次诊治和开出的药品,都有可能造成潜在的医源性损害,过多的医疗干预未必能使老年人获益,进行适当的“减法”、避免不合理用药。

      另外要加强对老年综合征的处理,比如营养不良、体力活动下降、睡眠障碍、记忆障碍、便秘、甚至社会支持及照顾问题等,优先处理这些问题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关产品推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 查看更多

文章 老年共病多重用药安全共识

      人老了,常多病缠身,每日需服多种药物。有调查显示,北京≥80岁老人人均服药7.5种。高龄老年人,如何安全使用多种药物?

近日,《高龄老年共病患者多重用药安全性管理专家共识》发布,该共识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医养结合促进委员会制定。

     其中,常用的心血管病治疗药物,共识提醒如下:

1. 地高辛

地高辛与维拉帕米、胺碘酮、决奈达隆、普罗帕酮、酮康唑、伊曲康唑,大环内酯抗生素以及质子泵抑制剂及H2受体拮抗剂物合用时,会减少排泄或水解,进而增加血药浓度而易中毒。

2.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硝苯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等与伊曲康唑、氟康唑、克拉霉素等合用时,会增加降压效果,增加低血压风险。

与利福平、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合用时,可使血药升高或剧烈波动。

此外,氨氯地平与辛伐他汀合用,可增加辛伐他汀血药浓度,进而增加肌病发生风险。

3. 维拉帕米

维拉帕米静脉制剂不应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口服制剂不宜美托洛尔、普萘洛尔和卡维地洛合用;

与磺脲类降糖药合用,降糖效果减弱。

4. α受体阻滞剂 :

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和哌唑嗪与西地那非合用,增加低血压的发生风险;

多沙唑嗪与硝苯地平联用增加低血压风险;

哌唑嗪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会增强其首次剂量降压效果;

5. β受体阻滞剂

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与普罗帕酮、氟西汀、帕罗西汀等合用可减缓其代谢,可导致心动过缓;

比索洛尔与利托那韦、克拉霉素、唑类抗真菌药合用,易产生不良药物事件;

β受体阻滞剂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合用,心动过缓风险增加。

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螺内酯、依普利酮合用具有保钾作用的药物(如ACEI、ARB、阿米洛利、氨苯蝶啶),存在高钾血症的风险,应定期监测血清钾;

糖尿病患者合用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增加低血压高血钾和肾功能恶化的风险;

ACEI或ARB与非甾体消炎药合用,易致水钠潴留,降压作用减弱,增加肾脏损害风险;

eGFR<30 ml/(min·1.73 m2)患者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或氨苯蝶啶,存在高血钾风险;

ACEI与利尿剂合用,应注意低血压风险。

7. 抗心律失常药物

胺碘酮与I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合用,可致Q-T间期延长,有发生尖端扭转室速(TDP)风险;

胺碘酮与华法林合用,可使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

决奈达隆与达比加群同时使用,达比加群的血浆浓度增加1.7倍;

胺碘酮与维拉帕米、地尔硫合用,可致严重窦缓,传导阻滞甚至心脏停搏。

8. 利尿剂

托伐普坦与CYP3A4强效抑制剂(伊曲康唑、克拉霉素等)合用,血药浓度明显增高,利尿作用加强;

阿米洛利、氨苯蝶啶、螺内酯和依普利酮等与AECI或ARB合用于糖尿病或肾功能受损患者,可致高钾血症;

噻嗪类利尿剂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9. 硝酸酯类

硝酸酯类与5-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西地那非)合用可引起严重低血压,甚至晕厥。

10. 伊伐布雷定

伊伐布雷定与延长QT间期的药物合用,使Q-T间期进一步延长;

伊伐布雷定与P450 3A4强效抑制剂(唑类抗真菌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用,明显增加血药浓度,不宜合用;

伊伐布雷定与地尔硫、维拉帕米合用,可增加前者血药浓度,导致严重心动过缓。

11. 抗血小板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和抗血小板药物合用,消化性溃疡风险增加;

阿司匹林与甲氨蝶呤合用,可减缓后者排泄,增加毒性;

阿司匹林与NSAIDs合用,增加胃肠道出血风险;

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合用,影响抗血小板功能;

心动过缓事件风险较高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度Ⅱ型或三度房室阻滞或心动过缓相关晕厥但未植入起搏器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高龄老年患者使用替格瑞洛时需谨慎。

12. 抗凝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和维生素K拮抗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联合使用,有胃肠道出血风险;

利伐沙班与酮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唑类抗真菌药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蛋白酶抑制剂合用,出血风险增加;

达比加群酯与环孢霉素、伊曲康唑、决奈达隆合用,显著提高其血清药物浓度,与胺碘酮、奎尼丁、维拉帕米合用应特别谨慎;

华法林经CYP2C9代谢,凡能显著抑制CYP2C9的药物(如胺碘酮、氟康唑等)可增加出血风险;

华法林不宜与双膦酸盐、地诺单抗、雷洛昔芬抗骨质疏松药物长期合用,亦不宜与维生素K2合用,可增加出血风险;

高龄患者建议达比加群酯减量110 mg,2次/d口服。

13. 调节血脂药

脂溶性他汀,如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与CYP3A4强抑制剂(伊曲康唑、酮康唑、伏立康唑、克拉霉素、红霉素、泰利霉素)合用,显著减慢其代谢,增加横纹肌溶解风险;

辛伐他汀与胺碘酮、决奈达隆合用易致横纹肌溶解,合用时不能超过20 mg/d;与维拉帕米、地尔硫合用时剂量不应超过10 mg/d;

他汀类与OATPlBl抑制剂(如环孢素)合用时,可增加横纹肌溶解的风险;

瑞舒伐他汀与环孢素合用,前者血药浓度增加7~10倍,横纹肌溶解和肝毒性明显增加;

CYP3A4代谢的他汀类药物应避免与替格瑞洛合用,可能会有横纹肌溶解风险;

接受达比加群治疗的老年人应避免使用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可能会有增加出血性卒中的风险;

高龄肿瘤患者出现严重的低胆固醇血症(<60 mg/dl)应停用降脂药物;

出现恶液质的肿瘤患者,除突发心血管事件外,不建议常规进行调脂治疗。

贝特类不宜与华法林合用,增加出血风险;

贝特类与他汀类合用,肌病发生风险增高;

贝特类与环孢素合用,增加肾毒性。
刘庆超 | 中医科 | 主治医师
Slide-1
评论(0)
加载中...
分享标题
链接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