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中医尤昭玲:补虚祛瘀治卵巢早衰

唐学成 | 主治医师
标邦云互联网医院 中医内科
全国名中医尤昭玲:补虚祛瘀治卵巢早衰
尤昭玲,全国名中医,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在月经不调、卵巢早衰、不孕症等妇科疑难病症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证经验,尤其擅长免疫性卵巢早衰的诊治,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卵巢早衰是指月经初潮年龄正常或延迟、第二性征发育正常的女性,患者在40岁前,由于卵巢内卵泡耗竭或者医源性损伤等原因,出现卵巢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少甚至闭经、不孕,兼有潮热汗出、情绪波动及第二性征逐渐退化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症状。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归属于中医“闭经”“不孕”“血枯”“血隔”“年未老而经水断”等范畴。
病机分析
肾虚是根本 尤昭玲认为肾虚是该病的根本病机,若肾精不足,天癸生化乏源,卵子属生殖之精,它的发育、成熟取决于肾精的充盛;而卵子的排出又有赖于肾阳鼓动;肾阴亏虚,胞宫胞络失于濡养,则会造成月经稀发,甚至闭经、不孕及出现类更年期综合征等症状。
卵巢早衰病位在胞宫胞络。肾与胞宫关系甚为密切,一方面肾本身与胞宫有一条直接的经脉联系,即《素问·奇病论》所言“胞络者,系于肾”。另一方面,肾通过冲脉、任脉、督脉与胞宫相联系。
瘀是关键病机 尤昭玲认为女子以气血为本,女子行经、孕胎、产育、化乳,无不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若瘀血久居不去,一方面可影响气血运行,致脏腑功能失常;另一方面若瘀血停于胞脉,不能摄精成孕,可致不孕。
与肝、脾二脏密切相关 肾中精气赖于肝血滋养,若肝血不足,则会影响肾中精气充养而发生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等症状;肾为先天之本,脾乃后天之本,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内养五脏,外濡肌肤,有“统血”“摄血”的作用,而胞宫的经、孕、产、育均以血为用,且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水谷充养,脾气运化正常,其水谷精微才能顺利转输至其他脏腑,而且脾气健旺,可行血利水,避免产生痰、饮、湿、瘀等病理产物,使卵巢气血流通。
治法方药
尤昭玲认为卵巢早衰是以肾虚为主,兼瘀血阻络之虚实夹杂的妇科临床疑难病症。用药多以补肾为主,兼顾疏肝、健脾、活血,促使月经来潮,改善临床症状,恢复卵巢排卵与激素分泌功能。临床注重益肾填精,养血活血,同时兼用疏肝理气、健脾宁心之药,并自拟卵巢早衰方。药物组成:熟地黄、生地黄、桑寄生、覆盆子、山萸肉、淫羊藿、巴戟天、紫石英、补骨脂、菟丝子、鸡内金、路路通、泽泻、泽兰、台乌、桔梗、甘草。
▲百合
典型医案
患者,女,时年39岁,2012年4月5日初诊。诉闭经1年余。14岁初潮,2~4天/25~31天,量中等,色黯红,无血块,无痛经。2000年顺产一男婴,产后6个月放置宫内节育器1枚。2009年开始,月经稀发,6~8个月一行,每次需肌肉注射黄体酮20mg,日1次,连续5天,停药后方可行经,2010年患者曾系统用激素治疗6个月,尚有少量月经来潮;停药后则闭经,间断服用激素1年余,2011年4月28日在外院检查,性激素结果显示:卵泡刺激素(FSH)49.48μg/mL、黄体生成素(LH)32.37μg/mL、孕激素(P)0.65ng/mL、雌二醇(E2)18pg/mL,诊断为卵巢早衰,给予雌激素治疗6个月,症状无明显改善。之后中西药治疗无效。
就诊时患者闭经1年余,平素白带量极少,阴道干涩,自觉潮热,时感少腹胀痛,腰膝酸软,烦躁易怒,口干渴,多梦,小便黄,大便2~3日一行。舌红,苔薄黄,脉细滑。妇科B超:子宫偏小,子宫内膜约5mm,卵巢偏小。血清性激素测定:FSH79.36μg/mL、LH29.37μg/mL、泌乳素(PRL)13.5ng/mol。
诊断:(肾虚血瘀型)闭经(西医称为卵巢早衰,闭经)。
治法:补肾调经,活血祛瘀。
方药:紫石英15g,黄精10g,菟丝子10g,熟地黄15g,生地黄15g,桑寄生10g,覆盆子10g,土贝母10g,土茯苓10g,生鸡内金10g,路路通10g,台乌10g,桔梗10g,栀子10g,石斛10g,甘草5g。14剂,日1剂,水煎服。
4月17日二诊:诉服药10剂开始下腹隐痛,胸乳胀痛,有少许白带,阴道干涩症状缓解,无明显腰膝酸软,睡眠好转,仍觉口干,易烦躁,小便淡黄,舌红,苔薄黄,脉细滑。方药在前方基础上,减生地黄、栀子、土贝母、土茯苓,加柴胡10g,当归10g,泽兰10g,车前子15g,牛膝15g,益母草20g。14服,日1服,水煎服。
4月30日三诊:服方8剂后,感下腹疼痛拒按,冷痛,自用热水袋热敷后,月经来潮,量少,色黑,夹大血块,血块流出后腹痛缓解,3天干净。继续予以上述方案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停药,复查血清性激素水平,基本正常。
按:初诊时患者闭经1年余,白带量极少,阴道干涩,自觉潮热,时感少腹胀痛,腰膝酸软,烦躁易怒,口干渴,多梦,小便黄。尤昭玲以为此为肾水不足,肾精亏虚,难以涵养肝木,肝失所养,失于疏泄,产生肝气郁结和血瘀症状,进而影响脾之运化,气血生化乏源,导致天癸耗竭,冲任虚衰,胞宫失养,引发卵巢早衰。处方以补肾为总则,方中紫石英、菟丝子温补肾阳,熟地黄、生地黄、桑寄生、覆盆子平补肾阴,补肾阴与补肾阳药联合运用,使肾阴得养,肾阳得化,充盛生殖之精,使卵子得以发育成熟;同时,鸡内金、路路通走冲任而活血,祛瘀通滞;台乌、桔梗、土茯苓、土贝母调畅气机,使气血调达,冲任通畅,卵子得以顺利排出;栀子、石斛养阴清热,缓解患者阴道干涩、潮热症状;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补中有通,静中有动,而达补肾通络之效。二诊时患者阴道干涩缓解,已无明显潮热、腰膝酸软等症状,减生地黄、栀子、土贝母、土茯苓,加柴胡、当归、泽兰、车前子、牛膝、益母草,加强疏肝行气、活血利水,引血下行,促进月经来潮。服药8服后,月经来潮,示原法有效,继续予以上述方案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患者激素水平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