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柴嵩岩疗多囊治卵巢综合征经验

唐学成 | 主治医师
标邦云互联网医院 中医内科
国医大师柴嵩岩疗多囊治卵巢综合征经验
柴嵩岩,妇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届国医大师、首都国医名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柴老长期致力于妇科病研究,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有着独到而又丰富的经验。
柴老根据中医理论及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因为先天不足,或为后天失养,或为七情所伤,使肾、脾、肝三脏功能失调,而致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功能紊乱。
其中脾肾两虚是发病关键,肝郁是重要环节,痰湿、瘀血为其病理产物。
病情往往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柴老在临证中发现本病患者本虚者居多,表现为脾肾不足。
脾阳不足,运化失司,精微不布,可致卵泡发育停滞;肾主生殖,肾阳不足,肾失温煦,推动乏力,可致卵泡瘀滞,不能排出,从而形成多囊卵巢,临床则表现为月经异常或不孕。实则指因脾肾不足,运化失常,推动乏力,致使痰湿内生,临床可见肥胖发生,痰湿阻滞胞络,亦可使卵泡不得排出,最终导致本病的发生。
由其主要病因病机,拟其治则治法为益肾健脾、养血活血通利。常用处方以菟丝子、车前子、当归、夏枯草、桃仁、薏米、杜仲、淫羊藿、泽泻、川芎等为主加减。
其中菟丝子、车前子为君药,菟丝子性味甘平,入肝、肾、脾三经,既能助阳,又能益精,不燥不腻,为平补肝、肾、脾三经之良药;车前子甘寒滑利,入下焦肝肾,有通利化痰利水之功;配以当归、夏枯草、桃仁养血、活血、散结、消滞,佐以薏米、杜仲、淫羊藿、泽泻,健脾温肾,化湿利水;以川芎下行血海,引诸药以达病所。
肾虚较明显者可加川断、桑寄生等;脾虚明显如见大便溏等,可加冬瓜皮、白术、山药等健脾利湿之品;面部痤疮明显,可加杏仁、百部、川贝母等入肺经之品,一则肺主皮毛,二则加强肺的气化功能,以助利水化湿。
二、临证验案
徐某,女,16岁。2010年1月19日初诊。
主诉:月经稀发4年。
病史:11岁初潮,10~20+天/1~4个月,量多,痛经(+),2009年8月于北医三院行腹腔镜下右卵巢囊肿剥除(具体不详)。
PMP:2009年9月,带经10天;LMP:2009年12月7日至2010年1月16日。
纳眠可,二便调。舌红嫩暗,脉细滑。体格检查:体重158斤,身高170cm,颈部可见棘皮征。
辅助检查:2009年12月10日查女性激素:LH 6.7mIU/mL,FSH 3.8mIU/mL,E2 41.7ng/mL,T 1.34ng/mL(正常值0.1~0.95);
2009年12月6日 B超:子宫5.0cm×5.1cm×3.8cm,右卵巢4.6cm×2.6cm,左卵巢4.2cm×2.5cm,双卵巢均呈多囊样改变。
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诊断:月经稀发。
辨证:脾肾不足,阴虚血热。
治法:健脾益肾,清热固冲。
处方:北沙参15g,车前子10g,丹参10g,旱莲草12g,炒栀子3g,柴胡5g,茯苓12g,荷叶10g,地骨皮10g,莲子心3g,百合10g,椿皮5g。
40剂,日一剂。
二诊:2010年3月9日。LMP:2010年2月28日至3月5日,阴道少量出血,前BBT不典型双相。舌红,脉沉细滑。
处方:北沙参15g,女贞子15g,白芍12g,旱莲草12g,地骨皮10g,仙鹤草12g,黄芩炭10g,丹参10g,川楝子6g,桔梗10g,炒蒲黄10g,薏米20g,夏枯草12g,百部10g。
30剂,日一剂。
三诊:2010年5月11日。LMP:2010年4月30日,BBT双相。舌暗,脉细滑。
处方:冬瓜皮20g,葛根3g,知母6g,茜草12g,莲子心3g,月季花6g,川芎5g,车前子10g,桂枝3g,远志6g,当归10g。
30剂,日一剂。
按:本例为功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综合患者舌脉,考虑病机为脾肾不足,阴虚血热,冲任不固,首诊治疗以北沙参、旱莲草、茯苓益气健脾补肾;炒栀子、地骨皮、椿皮、荷叶、莲子心清热固冲;车前子、丹参、柴胡使气机通畅、湿利浊化、瘀化血行,补而不滞。
二诊从BBT可以看出,患者已有排卵,月经如期而至。二诊时为经期,血海伏热未净,继以前法。
三诊,患者阴虚内热症状已明显改善,舌由红转暗。故滋阴清热之力减,从脉象看患者血海已充,结合BBT平稳,故加大活血通络(如用桂枝)以助排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