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中医孙同郊:辨治骨质疏松症经验

唐学成 | 主治医师
标邦云互联网医院 中医内科
全国名中医孙同郊:辨治骨质疏松症经验
全国名中医孙同郊:辨治骨质疏松症经验
孙同郊,全国名中医,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教授.孙老对骨质疏松症的辨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起病隐匿,早期可无症状,继则出现周身疼痛,以腰背部及四肢为甚,弯腰、攀登等体位改变时疼痛加重,伴乏力、不耐劳作、不能久站、夜间下肢痉挛等。
病因病机
本病可归属于“腰痛”“腰背痛”“痹证”“痿证”等范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肾(气、阴、阳)的不足,影响骨髓之化源,可发生骨质脆弱无力,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本病与脾胃功能亦密切相关。脾主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肌肉四肢,为后天之本,后天养先天而可充养肾精,《素问·五脏生成》曰:“肾之合骨也,其荣在发,其主脾也。”若脾胃虚弱,则气血皆虚,不能生髓养骨,筋、骨、皮、肉、血脉皆弱而致骨质疏松。再次,肝脏生理功能失调,亦可致骨质疏松症发生。叶天士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又有“人之衰老,肝为先导”之说。肝在女性衰老中的地位甚为突出,绝经后女性多有情志不遂而致肝郁,气郁而化火,易灼伤肝阴而致阴血不足,《素问·五脏生成》曰:“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肝血虚不能濡养筋脉而可致肢体疼痛,屈伸不利;又因肾肝母子相生,精血互换,肝主筋,肾主骨,筋骨相连,肝血衰少可致精虚,精虚则髓枯筋燥而致骨萎。
孙同郊还认为,本病与血瘀也密切相关。肾虚日久不能温煦和推动血脉,必致瘀阻,气血虚和气滞也必致血瘀,而一个或几个部位的骨折,其主要病机及后果也是瘀血阻滞,所以血瘀亦是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肝、脾、肾的亏损易致外邪入侵,风寒湿热等邪阻滞则可使疼痛加重。
常用方
➤ 补肾活血蠲痹汤(孙同郊经验方):淫羊藿15g,补骨脂15g,菟丝子15g,枸杞子15g,女贞子15g,当归10g,白芍20g,川芎10g,丹参15g,黄芪20g,白术10g,佛手10g,鸡血藤15g,木瓜15g,甘草5g。
【功用】:补肾填精,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主治】:骨质疏松症(肾精虚兼气血虚证)。
【适应症】:腰背、四肢酸痛,或麻木,面色无华,乏力,气短,畏寒,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 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黄芪30g,白芍30g,桂枝10g,生姜3片,大枣10g。
【功用】:益气温经,和营通痹。
【主治】:肌肤麻木不仁,脉微而涩紧之血痹证。
▲白芍
典型医案
医案一
患者,女,时年56岁,2006年10月23日初诊:诉腰背痛6个月余,加重伴四肢酸痛3个月。检查: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X线腰椎摄片骨密度降低,有明显脱钙区。10年前因子宫肌瘤作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停经,曾服雌二醇、钙片、维生素A、维生素D等,并局部理疗均无好转。现面色萎黄,气短乏力,既畏寒又怕热,多汗,腰骶有压痛,双下肢麻胀屈伸不便,食纳差,口干微苦,二便正常,舌淡红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中医诊断:骨痹(肾精虚兼气血虚型)
西医诊断:骨质疏松症
治则:补肾填精,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方用补肾活血蠲痹汤:淫羊藿15g,补骨脂15g,菟丝子15g,枸杞15g,女贞子15g,当归10g,白芍20g,川芎10g,丹参15g,黄芪20g,白术10g,佛手10g,鸡血藤15g,木瓜15g,甘草5g。服药7剂后,腰痛明显减轻,两膝已能屈伸,原方去木瓜,加骨碎补15g,10服。服后腰痛基本消失,已能做体位改变较大的活动,加熟地黄15g,党参15g,茯苓10g,陈皮10g。再15服,水煎服。
按:本例为绝经期妇女,腰背及四肢酸痛,畏寒怕热,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纳差,舌淡苔白,脉沉细。用补肾活血蠲痹汤补肾填精,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方中淫羊藿、补骨脂补肾壮阳,菟丝子补肝肾益阴精;枸杞子、女贞子滋肾阴,性平不寒无伤阳之虞,与温肾壮阳之品同用,有阴中求阳之用;当归补血活血;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止痛;川芎活血化瘀且能搜风止痛;丹参活血化瘀消癥散结;黄芪、白术健脾益气,气行则血行;鸡血藤不仅补血行血,还能舒筋通络以利经脉;木瓜宣壅通滞,能通经络,止痹痛,和肝脾;佛手调畅气机;甘草调和诸药。嘱平时坚持服六味地黄丸以善其后,获得较好疗效。
▲黄芪
医案二
患者,女,时年65岁,2007年3月21日初诊:诉罹患腰背及四肢酸痛已1年余。检查: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右股骨X线摄片见骨密度明显降低,曾服钙片及多种维生素,并局部理疗等均无好转。现面色苍白,形体消瘦,伴乏力气短,不耐劳作,不能久站,夜间常有下肢痉挛剧痛,腰背酸痛,双下肢麻胀、屈伸不便,食纳差,二便正常,舌质淡、舌体胖有齿痕,舌苔白,脉细缓。
中医诊断:虚痹证(阴阳气血亏虚、营卫不和型)
西医诊断:骨质疏松症
治则:益气温经,和营通痹。
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30g,桂枝10g,白芍30g,党参15g,白术10g,当归10g,鸡血藤15g,伸筋草15g,桑寄生15g,怀牛膝15g,丹参15g,生姜6g,大枣9g,甘草3g。7服。服药后四肢酸痛明显减轻,两膝已能屈伸,原方加淫羊藿15g,骨碎补15g,菟丝子15g。10剂。服后腰痛也基本消失,已能做体位改变较大的活动,守方继进10服,并嘱适当锻炼,加强饮食营养等。
按: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阴阳俱微、气血不足的血痹证,具有益气温经、和营通痹之效,临床应用广泛,除血痹证之外,大凡气血两亏、阳气不振、营卫不和、肌肤麻木不仁或疼痛者均有效。本例气血双亏,腰背酸痛,四肢麻胀屈伸不利,舌淡胖有齿痕,脉细缓,与此方的脉证相符。在此基础上加当归、鸡血藤、丹参养血活血化瘀通络,党参、白术助黄芪益气以助血运,伸筋草通经活络,桑寄生、怀牛膝强筋骨止痹痛。又因腰为肾之府,肾主骨,骨生髓,肾精亏损则骨骼失养而腰痛,故加淫羊藿、菟丝子、骨碎补补肾壮阳,强腰健骨,方中白芍用量30g,寓有芍药甘草汤之意,有较好的舒筋缓急止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