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烂验案

唐学成 | 主治医师
标邦云互联网医院 中医内科
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烂验案,医案中患者为糖尿病合并肢端溃疡,在脾肾两虚的基础上,兼有肝阴不足,加之瘀毒阻塞、肢端失养所致,故以六味地黄汤加北芪、重用淮山;外用白砂糖外敷,不仅可高渗杀菌,更重要在于给溃疡面有一个营养的环境,这符合中医扶正祛邪的法则,故能生效。邓老治疗消渴,既遵经典之理,又有发微索隐,辨证用药,独具一格,特别是对于中老年消渴病人,应用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每获良效。
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烂验案
彭某,男,时年65岁,2003年5月6日入院。患者因“双足红肿溃烂一周余”入院。由于患者有糖尿病史10余年,一周多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足水泡,患者自行用针挑破后,逐渐出现双足部红肿溃烂,后又出现纳呆、呕恶,遂由家人送至我院就医,并收住入院。
入院时见:患者神疲乏力,面色㿠白,消瘦,视朦,口干,胃纳差,四肢麻木,双足皮肤红肿溃烂,夜寐差,二便调。
体查:双足背、足趾间及双足外侧赤白肉际处可见多处红肿溃疡,伴脓液渗出,足趾间尤甚,趾间隙消失,足底部2/3皮肤呈现焦黑色,足背动脉尚可触及搏动,双下肢皮肤见散在多处色素沉着。舌淡黯嫩红,苔白,脉沉细。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消渴,证属气阴两虚,湿浊内停;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合并肢端溃疡。
入院时血糖为22.25mmol/L,酮体4.8mmol/L,TC0222.3mmol/L,白蛋白28.5g/L,血象增高。治疗上在降血糖、降酮体、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综合疗法的基础上,中药以生脉散合四妙散加减,足部护理以呋喃西林外洗,并予川芎嗪、654-2、庆大霉素及胰岛素混合湿敷。外科会诊建议转科治疗,必要时截肢。
患者不愿转科,故请邓老会诊。2003年5月9日邓铁涛教授应邀会诊。
【首诊证候】
首诊时见:患者神疲乏力,面色恍白,消瘦,视朦,四肢麻木,稍口干,胃纳尚可,双足皮肤红肿溃烂,足趾间脓液积聚,双侧赤白肉际溃烂,少许渗血渗液,足底部焦黑,舌淡嫩红,偏黯,苔少,脉沉细,尺脉弱。
【辨证论治】
辨证当属“肝肾阴虚,兼脾虚”,中药以六味地黄汤加北芪、重用淮山,方药如下:
北芪30克、淮山90克、丹皮10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山萸肉12克、云苓10克、泽泻10克、苍术10克、仙鹤草30克、桃仁5克。另外,双足溃烂是由于正气不足,不能托毒外出所致,故停用局部抗生素,加强局部营养,每天予冷开水(或呋喃西林、生理盐水)清洗双足后,用黑木耳(炒)粉和葡萄糖粉混合后,外撒于创面上,再用绷带稍加包扎。黑木耳可活血化瘀,葡萄糖粉外用不容易吸收入血而影响血糖,在局部主要通过高渗作用杀菌,而且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可起到营养局部组织及神经,加速伤口愈合的作用。
如上法治疗20天,患者精神日渐转佳,口不干,四肢麻木减轻,血糖控制稳定,双足部潮红消退,足趾间已无脓液及渗液,趾间隙显露,创面愈合良好,双足外侧赤白肉际处仍余少许渗液,但见部分新生嫩红组织生长,足底部焦黑死皮逐渐脱落。
2003年5月30日,邓老再次前来会诊。
时见:足部伤口日渐好转,舌淡嫩红,脉细,左脉重按无力,近日时出现腹泻,日2~3次,质烂,味不臭,双下肢轻度浮肿,考虑脾虚湿阻,中药以健脾祛湿之剂,拟方如下:北芪30克、淮山60克、山萸肉12克、云苓10克、白术12克、仙鹤草30克、扁豆衣12克、太子参24克、玉米须30克、甘草3克。足部护理仍按原法。
服药后,患者腹泻停止,双下肢浮肿逐渐消退,纳眠佳,二便调。双足底部焦黑死皮日渐脱落,露出新鲜红活之皮肤,每天予以修剪死皮。
3天后死皮全部脱落,伤口愈合良好,无渗血渗液。患者于2003年6月4日康复出院,总疗程不足一个月。
【按语】
邓老认为糖尿病的主要病机是“脾肾同病,气阴两虚”,治疗上滋阴益肾,健脾益气乃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而六味地黄丸其立法以肾、肝、脾三阴并补,在此基础上加强益气之功,则符合临床治疗之要求。
医案中患者为糖尿病合并肢端溃疡,在脾肾两虚的基础上,兼有肝阴不足,加之瘀毒阻塞、肢端失养所致,故以六味地黄汤加北芪、重用淮山;外用白砂糖外敷,不仅可高渗杀菌,更重要在于给溃疡面有一个营养的环境,这符合中医扶正祛邪的法则,故能生效。
邓老治疗消渴,既遵经典之理,又有发微索隐,辨证用药,独具一格,特别是对于中老年消渴病人,应用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每获良效。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
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如需中医调理,可点击文章内的医生咨询,或者添加医助微信:zk13016053969,提供更多信息后给您更针对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