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便秘,拉不出又费劲?教你4个通便方,大便通畅一身轻

谢任雄 | 主治医师
新橙门诊部 中医内科
便秘事小影响却大,长期便秘,不仅会引起肛肠疾病,比如痔疮、肛裂、直肠脱垂,中老年人还会增加心梗、脑梗的发病风险,因为老年人在用力排便时或会导致血压急剧上升,进而造成中风甚至猝死。 所以,老年人出现便秘以后可不能小看,及时调理才是关键。
气候干燥,不少人会出现大便燥结难下的症状。
每次排便,都要花很大力气。憋红了,腿蹲麻了,只挤出一点空气。再使劲儿,甚至会发生肛裂疼痛甚至出血,伴随着灼热的刺痛感,非常遭罪。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便秘,如何确定自己是否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和排便困难。
便秘的表现:
-
一般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
-
每次排便时间可长达半小时以上;
-
粪便硬结如羊粪状,且数量很少,排出困难;
-
同时常伴有腹胀、胃口差、疲乏等不适症状。
【注意:如果出现下腹部胀痛、发热呕吐、便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很多人觉得,不就是便秘吗?又不是什么大病,于是放任不管。这显然是不知道便秘的严重性。
人体是一个整体,一个部位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其他部位。
便秘事小影响却大,长期便秘,不仅会引起肛肠疾病,比如痔疮、肛裂、直肠脱垂,中老年人还会增加心梗、脑梗的发病风险,因为老年人在用力排便时或会导致血压急剧上升,进而造成中风甚至猝死。
所以,老年人出现便秘以后可不能小看,及时调理才是关键。
如何预防和缓解便秘?
对付便秘,很多人的做法是吃点泻药,或每天一支开塞露。泻药软化了大便,却也带走了肠道内的水分。长期使用,会对肠道黏膜神经损害,导致排便反应更迟钝,便秘更顽固。
预防和缓解便秘,还是得找准根源和方法。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难解,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而排出不畅的病证。
临床常伴腹痛,腹胀,嗳气,食欲减退等症状。
《读医随笔·方药类》载:“燥屎为津液耗虚,肠胃燥结,而屎不得下”;
《扁鹊心书·便秘》载:“老人气虚,及妇人产后血少,致津液不行,不得通流,故大便常结”;
《名医杂著》载:“证属形气病,形气俱不足,脾胃虚弱,津血枯涸而大便难尔”。
因此,阴阳气血不足均能造成排便困难。



2.补气通便方/黄芪汤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