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逐瘀汤”治疼痛!上治肩臂痛,中治腰背痛,下治关节腿疼

唐学成 | 主治医师
标邦云互联网医院 中医内科
上治肩臂痛,中治腰背痛,下治关节腿疼。
关于疼痛,中医认为“不通则痛”。
意思是说,你身体里有淤血,堵塞了你的经络,导致你的血液循环受阻,那么你的身体就会出现疼痛。
中医上,还把关节、手脚、腰背处的疼痛统一称之为“痹症”。
中医之痹证,“痹”有闭阻不通之义,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导致。
经络包括了经脉和络脉。经脉在人体深处,络脉在人体表面,也就是大家能看到的青筋。它们不仅运行气血,还连接着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不可不通,不通则生百病。
若是风寒湿热等引起经络痹阻,影响气血运行,血滞成瘀,可引起肩痛、臂痛、腰疼、腿疼、周身疼痛等各种痛,都名痹症。
“痹证有瘀血”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3、局部硬结或瘀斑
5、舌象
《医林改错》记载:“凡肩痛、臂痛、腰疼、腿疼,或周身疼痛,如古方治之不效,用身痛逐瘀汤。”
久而久之,病人肌肉消瘦,于是想这是不是阴虚呢,赶紧用上滋阴药,也是吃了白吃。
所以,如果想彻底解决疼痛,咱们还是得把体内瘀血给解决了。
【身痛逐瘀汤】组成: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灵脂(炒)6g,香附3g,牛膝9g,地龙(去土)6g。水煎服。
秦艽、羌活都是风药,风能胜湿;打个比方,如果地上有一滩水,风一吹是不是很快就变干了?
秦艽药性辛散苦泄,性质温和,善补筋骨,可治各类风寒。羌活药性辛温偏苦,辛可以祛风,温可以散寒。因此羌活可把体内的风寒湿邪全部驱散出去,尤其擅长缓解头部和后背的疼痛。
桃仁味苦,苦可以通泻,所以桃仁善泄血滞,活血祛瘀。而红花偏辛温,擅长辛散温通血脉经络,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桃仁和红花是形影不离的好搭档,很多中医大夫在开方子的时候常常会把这两味药放到一起来用,一泄一行,既清理了血滞,又化解了血瘀。
此外,当归药性温和,是补血活血第一圣药,可以说凡是补血的药物都会用到当归。
最后一个行血的药则用到川芎,川芎味辛温,闻起来有一股浓烈的辛香之气,能行能散,有温通血脉的功效。
而且它的性格十分活泼,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中开郁结;是血中气药,一边把血脉中的瘀滞疏通,一边还能行气。
没药和五灵脂均为温通苦泄的药材,擅长活血散瘀止痛,特别是五灵脂,善走浊道,把体内瘀血排出体外。同时香附辛香行散,可疏通肝气郁结,并止痛。
中医常讲“非牛膝不过膝”,牛膝可以引血,可以引药入膝,顺便还可以滋补肝肾,强壮筋骨。
地龙就是蚯蚓,性善走窜,擅长疏通经脉。假如说蚯蚓能在泥土里钻来钻去,使植物疏松土壤。
那如果人体的肌肉经脉板结郁滞地像没开耕的土地一样,这时候,我们用上蚯蚓,让它像松土耕地一样把身体的经络打通,经络通了,气血才能顺畅流动。
方子最后一味中药就是炙甘草,用来调和以上这些药物,让它们发挥更好的药效。
《医林改错注释》记载:身痛逐瘀汤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
全方集活血化瘀与祛风除湿双手段,不仅治本,且治标。瘀血一除,寒湿一祛,那气血通畅了,疼痛自然也就消失了。
主治痹症有淤血者。可用于治疗瘀血及风湿之邪侵袭经络,导致经络不通,引起的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全身到处疼痛,拍片检查不是脊椎病、腰椎病的,且用古方治不好的朋友也可以试试身痛逐瘀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