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应昌治疗气血亏虚型荨麻疹医案

顾常霖 | 主治医师
新橙门诊部 中医科
傅应昌治疗气血亏虚型荨麻疹医案
傅应昌治疗气血亏虚型荨麻疹医案
傅应昌,广东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阳江市人民医院原副院长,从事中医临床近40年,临床经验丰富,辨证精确,用药稳妥,下面介绍治疗气血亏虚型荨麻疹的经验。
【基本资料】
林某,女,时年30岁,2021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反复湿疹10余年,皮疹泛发全身,其中以肘窝、腋窝最为明显,皮肤表面肥厚粗糙,色暗红,伴有丘疹和苔藓样变,自觉瘙痒,食辛辣发物时加剧。曾辗转几家医院治疗,经炉甘石洗剂、皮质类固醇激素乳剂等对症治疗后,症状仍时轻时重,难以根治。
【首诊证候】
症见:反复皮疹,肤痒明显,伴头晕,耳鸣,眼黑矇,面色白,唇甲色淡,眠差,胃纳不佳,便溏黏腻,经时疼痛,量少色暗,有血块。舌淡红,苔厚黄,脉滑数。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浸淫疮。
证型:血虚风燥,脾虚化热证。
治法:养血清热,祛风除湿。
处方:黄芪30g,枸杞子10g,生党参15g,茯苓10g,炙甘草5g,防风10g,荆芥10g,当归5g,川芎3g,生地黄10g,苍术10g,赤芍10g,苦参10g,萆薢30g,地肤子10g,土茯苓30g,蛇床子10g,黄柏10g。共7剂,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
【随诊过程】
二诊:
一周后复诊,皮损症状减轻,肤痒、头晕缓解,仍耳鸣,眼黑矇,将黄柏改为黄芩。共7剂,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
三诊:
服完7剂后复诊,皮损、肤痒症状明显缓解,仍诉头晕,耳鸣,眼黑矇,改防风为苍耳子、枳壳和制何首乌。共7剂,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
【按语】
《金匮要略》称湿疹为“浸淫疮。《诸病源候论》中言“诸久疮者,为风湿所乘,湿热相搏,故头面身体皆生疮。该病的病机为本源于湿,风湿互结,遏于肌表,日久郁而化热,湿热浊气与正气抗衡,发于肌表,则表现为红斑丘疹等。虽该病病变部位为皮肤,其与体内五脏和血虚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脾。《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喜燥恶湿,脾失健运则不能运化水湿,导致水湿内盛。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病情缠绵难愈,易阻遏气机,气机郁结,日久化火,耗伤气血津液,阴虚血亏,生风化燥。《内经》所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虚则无力抵御邪气,血虚则肌肤失于濡养,易生风化燥,进一步加重皮肤瘙痒。
湿疹病机复杂,本方在祛风清热除湿基础上,注重健脾益气养血。萆薢,祛风湿,利湿浊;土茯苓,除湿解毒;防风,味辛甘,疗半身之风,散上下之湿,祛阴阳之火,三者共奏祛风散邪胜湿。荆芥疏风解表。苦参、蛇床子、地肤子、黄柏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之功。《本草经解》言“血枯不运,而风湿乘之也,治风先治血,血行风湿灭也”。再者《黄帝内经》曰:“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故方中用八珍汤加枸杞子补气养血活血使病变部位气血充盛,肌肤四末得养而病愈。其中,四君子汤改白术为苍术,加强燥湿健脾祛风之效;考虑湿郁久化热,四物汤中改熟地为生地,白芍为赤芍,共奏清热凉血养阴之功;枸杞子苦寒益血,黄芪健脾益气,以助运化水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