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皮持衡治疗急性肾炎验案

顾常霖 | 主治医师
新橙门诊部 中医科
国医大师皮持衡治疗急性肾炎验案
国医大师皮持衡治疗急性肾炎验案
闻某某,女,21岁,汉,学生,就诊于2017年11月16日,发病节气:立冬。
【主诉】全身浮肿近1月。
【现病史】患者于10月21日受凉后出现发热恶寒,最高体温39.8 ℃,次日晨起出现眼睑及双下肢浮肿,伴尿量减少,10月24日于当地医院行血常规:WBC 11.26×109,N% 84.2%,尿常规:Pro++,RBC+++,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收住入院后予以“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注射液”抗感染、“呋塞米注射液”利尿消肿及“醋酸泼尼松龙(25 mg /日)”免疫抑制等支持对症处理后,患者血常规(-)、发热消失,但血尿及蛋白尿改善不明显,自动出院,转来求治。
【刻下症】患者神志清,精神软,恶风少汗,颜面及双下肢浮肿明显,口干舌燥,易烦躁,入夜尤甚,时有咳喘,咳剧时伴有胸闷,食纳欠佳,夜寐不安,眠浅易醒,小便量少色深,大便干结欠畅,舌质红,苔白厚,脉浮弦。查尿常规:Pro++,RBC++。
【既往史】素体禀赋不足,平素易伤风感冒,慢性咽炎病史。
【西医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
【中医诊断】风水:太少两感证。
【治法】疏利少阳,利水消肿。
【处方】柴苓汤加减。具体药物:柴胡12 g、黄芩9 g、法半夏10 g、炙甘草6 g、党参10 g、猪苓30 g、茯苓30 g、泽泻12 g、桂枝12 g、桑白皮15 g、连翘15 g、白茅根30 g。7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医嘱:停用强的松,避风,药后不可令大汗淋漓,谨防再次外感;低盐饮食,忌食大蒜辣椒等辛辣刺激发物;复查尿常规。
2017年11月23日,二诊。服上方3剂后尿量明显增多,24小时尿量最多达3500 mL。7剂尽服后全身浮肿明显减退,体重下降5 kg,不恶风,咳嗽气喘不复,仍感腰酸易疲乏,口干舌燥及易烦症状改善不明显,纳可,寐差,大便平,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滑细。查尿常规:Pro++,RBC+。方药:守上方去桂枝、桑白皮、连翘,加枣皮20 g、郁金15 g、桑寄生15 g。14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医嘱:同前,复查血常规。
2017年12月9日,三诊。药后浮肿基本消失,惟感疲乏腰酸,余证平,食纳可,睡眠一般,小便量可,泡沫少,大便平。舌脉基本同前。查尿常规:Pro+-,RBC-;血常规(-)。现患者太少两感证基本消失,惟先天肾精匮乏所致,调整处方:参芪地黄汤合水陆二仙丹加减。具体方药:党参10 g、黄芪20 g、仙鹤草30 g、生地10 g、枣皮15 g、淮山药10 g、泽泻15 g、茯苓20 g、芡实30 g、金樱子30 g、菟丝子15 g、覆盆子15 g。14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2017年12月25日,四诊。药后患者疲乏症状较前减轻,不耐疲乏,余证平,食纳可,睡眠一般,小便量可,泡沫消失,大便同前。舌质淡红,舌体偏大,舌苔薄白,脉弦细。尿常规(-)。建议患者继续守上方服用三月以巩固疗效。后因患者使用中药不方便,改知柏地黄丸与参苓白术散颗粒替代中药汤剂,直致2018年2月5日,期间4次检查尿检均为阴性。
2018年5月、12月两次随访患者,除3月14日因外感出现尿蛋白+,感冒痊愈后自行转阴。期间每两到四周复查一次尿常规均为阴性,未再次出现水肿及不适,停药观察。
【临床资料】
急性肾炎多属中医之“风水”“皮水”证,究其原因,多因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肾元亏虚,或频感外邪,禁锢于内,伏而不发,伏邪渐聚,遇诱因引动伏邪,由量变到质变,导致体内阴阳失调,致使外不能御邪,内不能平息伏邪,内外相因,风水相博,发而为水肿。“本案患者禀赋不足,肾元亏虚,平素易伤风感冒,为太阴少阴不足,感冒即发咽炎,肾系络咽喉,咽炎反复发作即是外邪循经蛰伏少阴之源。初起病即有发热恶寒之太阳表证,乃风寒之邪袭表,寒邪束表,卫阳被遏,郁而不达故见恶寒,邪正相争故见发热;太阳经证不解,风邪擅行数变,随经传入太阳之腑,经腑同病,障碍膀胱气机,以致气化不利,水气不步,内外停聚,发为水肿,为太阳经腑同病。”因未及时祛邪外出,予以苦寒药(抗生素)治疗,太阳经证不解,循经传入少阳,合并太阳腑证,故见发热除,水肿不消,出现口干舌燥,烦闷不寐。依据病情演变及临床表现,乃属少阴不足,太阳少阳并病,肾元亏虚非一日之变,难以速复,病急当先祛邪去其标,方拟柴苓汤加减疏利少阳,利水消肿,加桑白皮泻肺利水消肿,连翘利咽散结以防邪复,白茅根通淋止血。二诊时患者水肿、恶风等太阳证基本消失,少阴本虚之腰酸疲乏证现,加之患者先期予以激素治疗,耗气伤阴,故去桂枝、桑白皮、连翘,加入滋补肝肾之枣皮、桑寄生,佐以疏利少阳,条畅气机之郁金以解少阳之郁。三诊患者少阳之郁得解,三焦疏利,惟留太阴不足之证,调整处方为参芪地黄汤合水陆二仙丹加减,以参芪地黄汤益气养阴,补肾填精、水陆二仙丹合菟丝子、覆盆子固精缩尿、涩精止遗以制精微(蛋白尿)漏泄。四诊时患者尿常规转阴,仍有肾精不足之象,建议患者继续服药以便巩固以防复发,因患者为学生,长期服用汤剂不便,遂改为知柏地黄丸合参苓白术散颗粒巩固。以知柏地黄丸滋阴补肾;以参苓白术散颗粒调补脾胃,以后天养先天,终获良效。从此案可以看出,患者治疗过程变化迅速,症情复杂,但无论病情如何变化,只要详细诊察,先定何经,而后法随证变,药随方出,乃是临证关键。因本案病程较短,本虚之象尚不危急,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于祛邪补虚融入一炉,如此不但致使处方主攻方向不明,且在外邪未祛,盲目补虚或可导致闭门留寇,贻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