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医疗从2018年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公布至今已经发展了5年多,特别是经过疫情三年,无论是医院、病患还是经营企业都已经或多或少在参与其中,用户知晓率和渗透率应该都达到一定的深度,但是互联网医院的经营情况究竟如何?
从公立医院来看,据可靠数据,大部分的公立医院的互联网诊疗门诊数量不到线下门诊数量的1%;医生参与互联网诊疗的积极性不高,参与人数和响应效率等数据还差强人意,公立互联网医院究竟应该如何运营?
从民营医院来看,据可靠数据,中国以企业命民的民营互联网医院已经达到1300家,能产生稳定经营并盈亏平衡的民营互联网医院不到20%,大部分处于有资质,无经营的状态。
另外,据资本市场数据显示,中国在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投资10年以来累计高达4000亿人民币,但是过去10年以互联网医院为核心业务的上市公司少之又少,几家国内互联网医疗龙头公司例如春雨医生、好大夫、医联、微医等先后爆出经营不善和巨量裁员,民营互联网医院究竟应该如何发展?
1、公立互联网医院:依托医院的信息中心建立互联网医疗平台,与医院HIS系统连接,通过公众号开展医疗服务。该模式的医生来自医院自身。患者通过公众号,进入平台看医问诊。互联网医院开具的检查单和处方,患者可选择线上支付和线下到院支付。线上支付不可使用医保,可选择快递邮递药品,线下支付可按医保规定享受相应比例报销。
特点是,实体医院通过互联网医院这一载体与下级医院形成医联体,可完成省、县、乡、村四级医联体架构。其平台成本补偿主要是通过在线服务收费。
2、企业自建互联网医院:企业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建立。实体医疗机构多为低级别医院或者诊所,其互联医疗平台是由企业自建,通过公众号对外开展服务。其主要功能是开展线上问诊、慢病管理、健康咨询和承接电商平台的处方流转服务。
主要提供复诊患者续方和慢病患者用药管理。医生资源主要是自身医疗机构医生和网上多点执业的医生,患者通过关注公众号,进入互平台,看医问诊。
该模式单靠在线服务收费,难以覆盖其平台成本。企业积极通过衍生服务收入,保证互联网医院的运转和盈利。最为有效的是“三云”模式,即“云医+云药+云仓”。
3、院企共建互联网医院:公立医院与企业合作运营互联网医院。医院提供医疗资源,企业搭建互联网医疗平台并负责运营。
实体医院通过互联网医院增加了其服务渠道和服务量,同时没有医疗平台成本的负担;而第三方平台科技公司则可以用一种平台模式同时为多家医院提供服务,由此而摊薄其平台成本,即其平台边际成本相对较低。
4、药店型互联网医院:在药店内接入互联网医疗平台终端,使零售药店成为互联网医院接诊点。互联网医院为药店提供即时响应的坐诊医师提供线上医疗服务,患者则到药店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终端,在药诊店员工的协助下完成与医生的面对面视频问诊后,获得电子处方,并在就诊药店购买处方药。
该模式改变了患者传统的就医方式,使其通过非实体医院途径,以020的方式就医,提高了患者在选择就诊场所与方式上的自由度和自主性,同时提高了医疗服务可及性。
商业模式是,通过药诊店向互联网医院支付平台服务费的方式进行的。一个互联网医疗平台可连接多家药店而形成规模效应。
5、医联体互联网医院:依托一家区域内实体医院由企业搭建互联网问诊平台,与区内下级医疗机构连接,成为区域性问诊平台。平台连接的所有医疗机构的医生全部上线开诊。
患者既可线下到社区卫生中心或镇卫生院就医,也可通过手机线上问诊,充分发挥了基层医疗机构在医疗体系中的“守门人”作用,在疫情期间,通过“线上问诊+社区配药”的方式完成常见病多发病和慢病管理的医疗服务,有效实现分级诊疗。
该模式的商业逻辑是,将基层社区医疗与政府购买服务的公卫项目结合起来,增加了社区配药,送药到家的服务,实现政、医、企结合,共同分担平台成本。
6、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电商平台加载互联网医疗、医药、检验平台,利用电商平台流量和配送链优势,开展规模化卫生健康服务。
其服务流程为:患者通过移动端,进入互联网医疗平台,确定咨询问诊形式,包括图文问诊、视频问诊、电话问诊、复诊等;随后个人选择或者系统根据病情自动分配咨询问诊医生,预付治疗费,等待医生接诊,医生提供指导意见或开具处方;处方流转至医药平台,随机分配给第三方网上药房,支付医药费,由第三方配送;如果是检验,则由医生开具检查单,患者选择地区,由第三方上门检测。
该模式,以电商平台的巨大流量作为医疗平台引流入口,根据患者需求链接至不同服务平台,通过多种服务(平台服务、医疗服务、检验服务和配送服务)收取费用,补偿医疗平台成本。
7、产业互联网医院:利用园区产业集群的特点,依托园区医疗机构建设互联网医疗医院,该医院连接园区内医药企业、医疗器械企业、检测和保险服务企业、仓储配送等平台,形成医疗健康产业集群生态圈。
在此模式下,患者寻求服务的项目选择性和时空延展性更加宽,园区将云医、云药、云仓储平台与F端和B、C端连接起来,打通了F2C的健康产业全链路。
其商业逻辑为:一托多,多补一。即可以一家实体医疗机构,分建多家互联网医疗平台,服务于园区内所有相关企业,对多家企业来说,其平台边际成本很低。
8、国际互联网医院:将境内互联网医院延展至境外,在法律与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境内外医师均可注册上平台执业,使境外患者可享受境内专家提供的医疗服务,境内患者可享受到境外专家的医疗服务。
医院同时加持国际云仓储平台,使跨境药品流动变得更加规范、畅通、便民,境内就医者可获得全球最新同步上市药物。
商业逻辑是,为特定的需求人群提供对接境内、外高端医疗资源的专科医师服务和跨境药物配送,以服务费补偿平台成本。
1、现状:活跃度用户比例普遍偏低,调查显示,医院互联网医疗年就诊人次占门诊年就诊人次比,多在“1%及以内”区间内,占比59.09%。互联网医疗年收入与门诊年总收入比也多在“1%及以内”区间内,占比79.55%。
2、问题:互联网医院运营是个专业工作,许多医院在一开始或不具备相关运营经验,或只有较少的、零零散散的运营经历。另外,医院完全自主运营还存在人员不足、缺乏流量、服务响应不及时等等问题,如下所示:
-
-
-
-
-
-
-
-
-
-
医护人员日常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提供线上服务;
-
-
-
医生:短期内从互联网医院上获得的收益有限,对互联网医院的项目积极不够
关注我们,后台回复:“互联网医院”
获取完整版的互联网医院建设方案|互联网医院牌照办理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