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医美行业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新机遇,本文深入分析了互联网医院的兴起及其对传统医疗服务的影响。从政策支持到技术实现,文章详细讨论了在线诊疗、多点执业、电子处方和电子病历等关键要素,强调了区块链技术在确保医疗数据安全和法律效力中的作用。同时,指出了视频问诊成为主流趋势,并对未来医美服务模式的变革进行了前瞻性思考。
在一次前所未有的政策推动下,28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编号2021-396),这一举措标志着对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坚定支持。该方案特别强调了对医务人员在互联网医院和在线诊疗平台上开展多点执业的鼓励,预示着医疗服务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
该方案涵盖了24项具体措施,其中互联网医疗的议题紧随新零售之后被提上日程,这不仅凸显了互联网医疗在新型消费模式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出政策制定者对其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
自2015年恒大互联网社区医院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医院的诞生以来,已过去近六载。然而,尽管时间不断推移,大多数互联网医疗服务仍在探索中前行。那些幸存下来的平台,多数转型为网上药店,而那些以挂号服务为主的平台则在寻找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上步履维艰。此外,不少互联网医疗机构因缺乏清晰的发展方向而黯然退出市场。
随着28个政府部门的联合推动,互联网医院的全面实施似乎已指日可待。这种背景下,中国首家医生集团的创始人张强医生将2021年誉为“互联网医疗的真正元年”,这一观点不无道理。这不仅是对互联网医疗发展阶段的肯定,也预示着未来医疗服务模式的重大变革。互联网医疗的核心在于医患双方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诊疗互动,将那些无需面对面即可完成的医疗流程转移到线上。这与仅仅销售药品或推广医疗服务的电商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互联网医疗追求的是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01、必须有具备互联网医疗资质的线上医疗机构和医生;
02、需要能够流转的电子处方和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病历。医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问诊服务。
然而,若非医疗人员在线上冒充医生或代表医生进行问诊,且患者并不知情,这种行为可能被视为具有欺诈性质的商业行为。
确保其法律效力和不可篡改性。一旦医患双方通过电子签章确认,病历便具有法律效力,且不可擦写或修改。为实现这一点,区块链技术的引入显得尤为关键,它为电子病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通过线上平台,医患双方得以面对面交流,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自述、检验报告和影像资料进行初步诊断。随后,医生会根据诊断结果安排后续的诊疗计划,这可能包括线下的进一步检查、药物治疗或治疗程序等。未来,公众将需要明确区分互联网医疗、在线咨询服务和电子商务。 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医院体系成熟之前,一些人可能会故意混淆这些概念以谋取不当利益。这种现象可以被视为行业发展初期的一段必经之路,每个行业的成熟都需要经历探索和调整。
这一罕见的28个政府部门联合发文,预示着对医生互联网执业的大力推动。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一系列更加规范和严格的行业规章制度将应运而生。届时,互联网医疗和电子商务将各自明确其经营范围,各自遵循其规则。这种混为一谈的局面将逐渐成为过去。正如IPO制度从审核制向注册制的转变,这并非放宽标准,而是提高了监管的严格性。
在消费性医疗服务领域,尤其是医美行业,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路径应当如何规划?目前,产业政策主要聚焦于疾病治疗,而对于消费医疗领域,特别是医美服务,尚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明确的指导。
然而,政策对医生在互联网医院的多点执业的支持,无疑也涵盖了医美行业的医生们。这表明医美医生们也将受益于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有机会在更广阔的平台上提供专业服务。当前,在我国的医美行业中,是否已经出现了完全符合互联网医院规范的在线医疗服务平台?虽然存在一些声称符合规定的平台,但它们大多尚未全面运营;而那些已经运营的平台,实际上更多地从事的是医美电商活动,而非提供真正的互联网医疗服务。
事实上,医美行业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医疗,面临诸多挑战。而要让医美互联网医疗摆脱电商化的趋势,短期内似乎更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这一转型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行业内部的深刻变革和公众认知的逐步提升。
在相关文件中,特别强调了“智慧医疗”、“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三个核心概念。这些概念在医美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具体应用和体现,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如何将这些智慧元素融入医美服务,提升患者体验和医疗服务质量,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在正规的互联网医院体系中,假冒医生的现象将难以存在。在大数据时代,线下环境反而可能成为假冒医生的温床。互联网医院平台无法承担推荐假冒医生的严重后果,同时,线上识别假冒医生的技术手段正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效。此外,医疗责任保险(医责险)将成为医生身份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保险公司不会向非医疗人员提供此类保险。
销售人员向患者推荐的医生可能医术高超,但未必是最适合患者的选择。对于患者而言,寻找到与自己情况匹配的医生至关重要,这关乎治疗效果的最优化。依赖从业者的道德自觉是不够的,患者需要自己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在传统的线下环境中,这种研究往往难以进行,而真正的医美互联网医疗平台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使患者能够在线获取信息,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在传统的雇佣制医美机构以及由电商主导的互联网平台上,医生往往无法成为决策的主体,他们的角色更多地被视作商人盈利的辅助工具。面对投资者或电商平台,作为个体的医生通常缺乏足够的力量和资源与之进行有效的竞争或抗衡。
互联网医院为医生提供了与潜在患者第一时间接触的机会,这对双方均具有重大意义。患者能够直接与医生沟通,从而显著降低了陷入不必要医疗程序的风险。在商业竞争中,往往围绕着利益的争夺;而在医生之间的竞争中,技术层面的竞争成为可能,这种竞争是推动行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旦真正的医美互联网医院模式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医生们将真正成为医美行业的主导者。这不仅意味着他们在专业领域内的权威地位得到确认,也代表着他们在提供服务和塑造行业标准方面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优秀的医生日程繁忙,他们往往难以抽出大量时间进行线上问诊,且在离线状态下回答患者问题效率不高。因此,在传统医美机构的网络营销中,通常由咨询师来承担这一角色,电商平台亦是采取相似的做法。
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对医美互联网医院监管的加强,使用非医疗人员进行线上问诊将被视为违法行为,这实质上是将线上医疗服务退化为电商平台的行为,违背了医疗服务的初衷和规定。
互联网医院的诊疗服务必须是有偿的,这样才能确保其医疗价值得到体现。 在医美行业中,实现这一目标可能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渡期,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需要时间来适应这种新的服务模式。
随着医美项目的轻量化,患者对便捷性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类似于人们对便利店的期望。互联网医院的智慧服务之一便是为患者提供最近医生的信息。医疗资源的有效匹配是互联网医院的一项关键职责。
未来的趋势将是,医美患者通过线上付费问诊,不仅可以获取医美知识,还可以购买个性化的医美方案,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医生。 这种有偿问诊模式将激励医生在线上投入更多时间提供专业服务,而非仅仅专注于销售。
在医美行业中,病历管理一直是一块短板。许多从业者的主要目标是盈利,导致病历记录往往草率处理,只在出现纠纷时才匆忙补充或修改。
患者往往缺乏维护个人医美病历的意识,他们可能不知晓拥有完整病历是自身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证据。此外,他们可能也未意识到,让后续治疗的医生了解其过往的治疗历史,对于治疗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互联网医院有望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对行业和医生的有效监管,尤其是借助区块链技术,确保病历的不可篡改性,患者可以随时查阅。 这将极大提升医美行业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减少当前存在的乱象。
众所周知,过度发展往往会导致反效果,但医美行业似乎尚未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电子商务的核心逻辑在于低价和高频率销售,有时甚至不惜牺牲商品的真实性,拼多多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医美行业,本就热衷于价格战,轻易地沦为电商的附庸,通过低价吸引顾客,再伺机提高价格。在直播热潮中,低价销售几乎成了标准配置,刷单、跳单、退单等现象屡见不鲜。在医美行业中,诚信似乎一直是一种稀缺资源。虽然低价高频的模式带来了诸多问题,但这似乎已成为所有参与者不得不接受的趋势。
高价低频才是医美行业的真正逻辑,高频消费应仅限于日常保养类项目。一旦注射填充等项目变得过于频繁且价格低廉,最终可能带来的不是美容效果,而是对容貌的破坏。
互联网医疗的终极目标是彻底消除信息不对称,确保医美患者掌握基本的医美知识,推动医美行业变得更加透明和合规。 只有当真正的医美互联网医院成为现实,这一天才有可能到来。
互联网彻底改变了支付方式,使得线上交易的诚信体系成为可能。以支付宝为例,其“先送货后结账”的模式让平台承担了网购的担保责任。消费者先将款项预付给平台,待交易完成并确认后,平台再将款项转给商家。